人名
系統號
出生日期
過世日期
出生朝代
過世朝代
中曆生卒年
乾隆41年-道光9年
傳略
劉逢祿宋翔鳳戴望劉逢祿字申…^清史列傳69卷; 恒慕義主編劉逢祿劉逢祿(字…^清代名人傳略中冊; LIU Fêng-lu^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'ing Period(清代名人傳略); 劉逢祿宋翔鳳戴望附劉逢祿字申…^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1003888號; 劉逢祿宋翔鳳戴望劉逢祿字申…^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1004443號; 劉逢祿宋翔鳳戴望劉逢祿字申…^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1004455號; 劉逢祿列傳宋翔鳳戴望劉逢祿字申…^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701006821號; 劉逢祿列傳劉逢祿字申…^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701006774號; 劉逢祿列傳劉逢祿字申…^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701006775號; 徐世昌纂 劉先生逢祿 劉逢祿字申…^清儒學案小傳2冊8卷; 支偉成著 劉逢祿 劉逢祿字申…^清代樸學大師列傳7卷; 朱汝珍輯嘉慶十九年甲戌科 劉逢祿 綸孫字申受…^詞林輯略5卷; 梅庚撰 劉逢祿字申…^思舊錄等六種-知我錄; 阮元撰劉逢祿湯洽名 劉逢祿字申…^清代疇人傳2卷; 李放纂輯劉逢祿字申…^皇清書史2冊20卷; 繆荃孫纂錄禮部劉君傳李兆洛道光九年八…^續碑傳集5冊72卷; 李桓輯 劉逢祿道光九年八…^國朝耆獻類徵初編26冊148卷; 李桓輯 劉禮部文定…^國朝耆獻類徵初編26冊148卷; 李桓輯 錢大昭任兆麟劉逢祿劉逢祿字申…^國朝耆獻類徵初編55冊420卷; 李元度纂 洪稚存先生事略附趙懷王莊炘劉逢祿 劉君逢祿字…^清朝先正事略2冊35卷; 蔡冠洛編纂 劉逢祿 劉逢祿字申…^清代七百名人傳3冊4編; 張惟驥撰蔣維喬等補 劉逢祿子承寵 逢祿字申受…^清代毗陵名人小傳4編6卷; 劉逢祿,字申受,武進人。祖綸,大學士,諡文定,自有傳。外王父莊存與、舅莊述祖,並以經術名世,逢祿盡傳其學。嘉慶十九年進士,選翰林院庶吉士,散館改禮部主事。二十五年,仁宗大事,逢祿搜集大禮,創為長編,自始事至奉安山陵,典章具備。道光三年,通政司參議盧浙請以尚書湯斌從祀文廟,議者以斌康熙中在上書房獲譴,乾隆中嘗奉駮難之。逢祿攬筆書曰:「后夔典樂,猶有朱、均;呂望陳書,難匡管、蔡。」尚書汪廷珍善而用之,遂奉俞旨。四年,補儀制司主事。越南貢使陳請為其國王母乞人葠,得旨賞給,而諭中有「外夷貢道」之語,其使臣欲請改為「外藩」,部中以詔書難更易。逢祿草牒復之曰:「周官職方王畿之外分九服,夷服去王國七千里,藩服九千里,是藩遠而夷近。說文羌、狄、蠻、貊字皆從物旁,惟夷從大、從弓。考東方大人之國夷,俗仁,仁者壽,有東方不死之國,故孔子欲居之。乾隆間奉上諭申飭四庫館不得改書籍中『夷』字作『彝』,舜東夷之人,文王西夷之人,我朝六合一家,盡去漢、唐以來拘忌嫌疑之陋,使者無得以此為疑。」越南使者遂無辭而退。逢祿在禮部十二年,恆以經義決疑事,為眾所欽服類如此。其為學務通大義,不專章句。由董生春秋闚六藝家法,由六藝求觀聖人之志。嘗謂:「世之言經者,於先漢則古詩毛氏,後漢則今易虞氏,文詞稍為完具。然毛公詳古訓而略微言,虞翻精象變而罕大義,求其知類通達、微顯闡幽者,則公羊在先漢有董生、後漢有何劭公氏、子夏喪服傳有鄭康成氏而已。先漢之學,務乎大體,故董生所傳非章句訓詁之學也。後漢條理精密,要以何劭公、鄭康成氏為宗,然喪服於五禮特其一端。春秋文成數萬,其旨數千,天道浹,人事備,以之貫群經,無往不得其原;以之斷史,可以決天下之疑;以之持身治世,則先王之道可復也。」於是尋其餘貫,正其統紀,為公羊春秋何氏釋例三十篇,又析其疑滯,強其守衛,為箋一卷,答難二卷。又推原穀梁氏、左氏之得失,為申何難鄭四卷。又博徵諸史刑、禮之不中者為儀禮決獄四卷。又推其意為論語述何、夏時經傳箋、中庸崇禮論、漢紀述例各一卷。別有緯略二卷,春秋賞罰格一卷。愍時學者說春秋皆襲宋儒「直書其事、不煩褒貶」之辭,獨孔廣森為公羊通義能抉其蔽,然尚不能信三科、九旨為微言大義所在,乃著春秋論上、下篇以張聖權。又成左氏春秋考證二卷,知者謂與閻、惠之辯古文尚書等。逢祿於易主虞氏,於書匡馬、鄭,於詩初尚毛學,後好三家。有易虞氏變動表、六爻發揮旁通表、卦象陰陽大義、虞氏易言補各一卷。又為易象賦、卦氣頌,提其指要。尚書今古文集解三十卷,書序述聞一卷,詩聲衍二十七卷。所為詩、賦、連珠、論、序、碑、記之文約五十篇。道光九年,卒,年五十有六。弟子潘準、莊繽樹、趙振祈皆從學公羊及禮有名。^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-清史稿.列傳482卷;
著述
公羊春秋何氏釋例10卷30篇;何氏解詁箋1卷;答難2卷;申何難鄭4卷;議禮決獄4卷;論語述何2卷;夏時經傳箋1卷;中庸崇禮論1卷;漢紀述例1卷;緯略2卷;春秋賞罰格1卷;左氏春秋考證2卷;易虞氏變動表1卷;六爻發揮旁通表1卷;卦象陰陽大義1卷;虞氏易言補1卷;易象賦1卷;卦氣頌1卷;尚書今古文集解30卷;書序述聞1卷;詩聲演27卷;詩聲衍28卷;[不詳](取史記天官書及甘石星經為之疏證成書數卷);說文衍聲記;五經考異(已就兩經而未成);[石渠禮論][石渠禮議]1卷;詩文集8卷;春秋論2卷;易言編/張惠言著;劉逢祿續成;劉禮部集12卷;毛詩譜3卷;詩說2卷;庚辰大禮記注長編12卷;春闈雜錄1卷;東陵勘地圖說1卷;甘石星經疏證2卷;八代文苑40卷/劉逢祿編輯;唐詩選40卷/劉逢祿編輯;絕妙好詞20卷/劉逢祿編輯;詞雅[4][5]卷/劉逢祿編輯
VIAF